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并不神秘,近年來,從有機大米、有機水果、有機豬肉、有機蔬菜到有機茶……我們身邊的有機食品越來越多了。一些新聞中經??梢钥吹?,很多企業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但關于“有機”的概念,有些商家了解得其實并不多。
有很多企業經過努力,獲得了有機產品認證的證書。比如:2015年5月14日,三十一團通過了紅棗有機認證,將提高紅棗的附加值,促進團場轉型。2012年起開始進行有機紅棗種植基地創建工作,認證面積達310.3公頃,制定《有機紅棗種植技術規程》,建立了有機管理體系。2012年3月24日,黃冕林場獲得有機轉換產品認證證書。該林場是廣西林業系統第一家參加有機產品認證并取得證書的林場。
但是也有些企業為了一些利益,造假、 虛假宣傳等。比如:山西省監管部門就處理了一例有機食品虛假宣傳案,該案中的食品經營機構銷售的所謂“有機冷初榨脫蠟亞麻籽油”,其實并沒有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銷售混雜、以假亂真、產地溯源不實、使用違禁農藥等,隨著一起起有機農產品存在造假和違規的事件被曝出,中國本土的有機產品面臨著嚴峻的信任危機。
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面對媒體曝光有機產品認證中的種種問題,包括有機證書花錢就能辦、產品檢測環節存在漏洞、偽有機擠壓真有機等,揭開了有機農產品認證亂象的冰山一角。某些認證機構稱“我們這邊有技術人員幫您做資料”“都是到與我們協議合作的實驗室里做檢測,這塊是可控的”“只要我們接了,就會保證你通過,拿到證書”等話令人大跌眼鏡,類似現象在有機農產品認證中并不鮮見,無疑為當前中國有機農產品的信任危機找到了最直接原因。
老司機教你如何做讓有機產品更有價值?
除了加強對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的審核,強化對認證行為的監督管理,這是管理者應該做的。廣大企業必需做的有以下幾點:
申報材料要恰到好處。根據國家新版有機產品實施規則的要求,企業的申報材料基本上要把自身的一套完整的資質文件和生產管理體系都提交給認證機構。
必須有專業的有機認證負責人。要對企業有機產品的生產特性了如指掌,通曉最新的有機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而且還要有較深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
企業要有平和的心態從事有機產業。企業必須要有平常心和社會責任感去從事這個產業,不能急于求成。如果一開始申報企業就沒有好的心態,必然隨著困難的出現,受到很大的打擊,導致逐漸對這個產業失去信心。
要有風險評估意識。對有機生產所有投入物質進行風險評估。如種子、肥料、生物農藥等。當前對于有機生產中可用的生產資料,國家沒有明確的認證要求,可能會有少量的偽劣生產資料流入市場,進而影響有機基地的安全。保證有機生產中所有環節百分百不出問題。
從事有機生產的員工培訓。如果員工對有機標準的基本要求都不理解的話,風險就很大。
積極參加認證機構的培訓班。目前大型、專業的認證機構,每年都要舉辦有機產品內檢員培訓班,目的是為了把國家對有機產品最新要求傳達給各個獲證組織,同時總結多年認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證獲證組織的有機事業能持續、健康的發展。
綜上所述,只有通過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完成生產加工,就可以還人民群眾一個安全、放心、可信任的食品環境。
(來源:有機認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