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14年,南京市質監局公布了十大典型案例,各種違法商家被揪出,并得到了相應的處罰。他們的違法手段多種多樣,花低價購進水貨蘋果手機進行翻新后再高價賣給消費者,有人銷售冒牌的品牌生活用品,更有甚者,竟然在食品上動起了腦筋,偽造有機認證證書,將自己銷售的雜糧“包裝”成“有機雜糧”賣給消費者。
事情是這樣的:建鄴分局的執法人員在江蘇寧供農產品超市有限公司南京新安江街分店中,查獲了57袋在售可疑雜糧,這些由北京谷源糧油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中旭”牌黃米、綠豆、高粱米等產品包裝看上去很是“高大上”,包裝上都印有“中國有機產品”的字樣,看上去似乎挺正規。
在檢查中,銷售方還向執法人員提供了北京谷源糧油有限公司的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證書編號CHC11O12018R0S)。
但執法人員經過鑒別后發現,這個認證證書實際上是該公司偽造的,并非真正的有機認證證書。
根據《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管理辦法》規定,認證證書是指產品、服務、管理體系通過認證所獲得的證明性文件。認證證書包括產品認證證書、服務認證證書和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獲得產品認證的企業應當在廣告、產品介紹等宣傳材料中正確使用產品認證標志,可以在通過認證的產品及其包裝上標注產品認證標志,但不得利用產品認證標志誤導公眾認為其服務、管理體系通過認證。
對混淆使用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的,地方認證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以2萬元以下罰款。
偽造、冒用認證證書的,地方認證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責令其改正,處以3萬元罰款。
非法買賣或者轉讓認證證書的,地方認證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其改正,處以3萬元罰款。
對于企業來說,上面的處罰或者罰款可能不起到震懾作用,導致了違法成本低。
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分為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和有機轉換產品認證證書兩種。
如果被認證方是第一次申請有機產品認證,則在三年內獲得的認證證書只能是有機轉換產品認證證書,保持有機轉換產品認證證書有效三年后再申請有機產品認證,則可以獲得正式的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因為種植的基地需要經過三年按照有機標準管理的轉換,這樣才能讓之前的農殘、重金屬等污染物慢慢稀釋或降解。
消費者如何識別真的有機認證標志和證書
有機產品標志存在著使用不規范,消費者識別困難等問題。認證標志防偽性差,加上數量及對象難于控制,消費者難以辨別有機產品真偽。
網絡查詢功能有利于有機產品認證信息采集和認證標志溯源。大家可以去下面官方系統中查詢:
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鏈接)
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公眾查詢(鏈接)
(來源:有機認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