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當有機概念進入到人們的意識中,有機產品逐漸被大家接受。市場上的有機蔬菜的種類越來越多,所謂的有機蔬菜就是指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按照有機農業生產技術標準生產的企業在認證前后,對相關的法規都有非常認同。
有機產品認證的相關法規和標準
為進一步完善有機產品認證制度,規范有機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活動,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認監委)對《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和對《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進行了修訂,并制定了《有機產品認證目錄》。在當前新標準和新法規出臺的形勢下,從事有機產品生產的企業如何做好有機產業,是一個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也是迫在眉捷、亟需解決的問題。
現行的與有機產品有關的法律文件可分為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4個層次。
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法》等;
行政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等;
部門規章有《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管理辦法》等;
行政規范性文件主要有《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有機產品認證目錄》等。國家標準GB/T19630—2011《有機產品》主要包括有機產品的生產(種植、養殖、野生采集等)、加工(食品、飼料和紡織品)、標識與銷售和管理體系4個部分。
新版有機產品標準和法規體系修訂的重點內容,同時指出在新版有機產品標準及相關法規體系下企業如何做好有機產業,即:
(1)企業領導應該高度重視;
(2)注重人才培養;
(3)選擇合適的有機農業生產模式;
(4)加強與認證機構、地方質檢和工商部門的溝通。
認證企業注重培訓,人才培養
當前我們的有機生產企業,普遍存在有機生產技術人員短缺的現象。
因為農產品生產企業認為有機生產風險大,所以能省則省,導致多年來有機生產企業沒有一個像樣的專業人員進行生產指導,不像歐洲等發達國家,特別注重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有機生產企業的基地必須選擇在環境污染相對少的地方建立,而這些地方通常比較偏僻,周邊的交通、通信和生活方便程度均受到嚴重的限制,導致大學生等高學歷人員不愿常年駐扎在基地,致使人才剛招進來,培養好后又流失掉,使有機生產體系的記錄經常斷檔。
針對人才的培養,企業首先應考慮公司員工的福利問題,在基地周邊發達的城市建立技術人員住宿區,每天接送,便于公司主要技術管理人員的生活;
其次,招收不同學歷的人員,培養不同學歷的人員做技術指導工作。因為有機生產技術雖然對專業要求比較高,但農業中專及以上的學生,在高級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也可以很快適應工作,這樣就不會輕易離職。
最后,應不斷給予各級技術員培訓機會。如認證機構一年一度的檢查員培訓班,政府部門舉辦的有機生產技術培訓班等,可以讓公司有機生產技術人員接受最新的標準變化和法規要求,保證公司有機產業可持續發展。
還有,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從企業有機產品生產、加工、倉儲、運輸到銷售全過程,從最高層領導到最基層各級管理人員,分別制定不同的考核制度,層層簽訂工作責任狀,把涉及到罰款、暫停、撤消的情況作為重大考核指標;同時公司應成立專門的有機產品辦公室,由高層管理者直接負責,統一對公司所有環節及相關人員進行監督。
有機認證企業的市場
中國當前有機食品生產總量及市場份額不足0.2%,遠低于2%世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而且主要生產的產品還是以初級農產品為主,如蔬菜、雜糧、茶等。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和環保意識日益增強,有機產品的消費需求已呈現出強烈增長勢頭,有機產業必將成為中國農業發展一個重要方向,每一家從事有機產業的企業,每一位從事有機產業的人員,都應該對中國的有機產業充滿信心。
所以,企業在發揮其生產功能即提供有機產品的同時,也關注人才的可持續管理。對于認證前后,都要對有機產品有足夠認識。
人才培養隨著市場變化和技術更新,人才需要適應不同崗位的工作,才能保持競爭力。提高人才隊伍整體創新水平,人才積累要實現均衡發展,必須牢固樹立人才資源開發的觀念,在人才培養上下功夫、做文章,把人才開發培養作為打基礎、利長遠的戰略工程,科學制定中長期人才培養規劃,健全培養制度體系,整合各方資源,形成人才培養齊抓共管“一盤棋”格局,實現培養常態化、規范化。
(來源:有機認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