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茶在有機認證產品目錄中只有茶一項。今天說說白茶的種植,為有意申請有機認證的企業提個醒。
白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屬于一種高雅、營養豐富的高檔名貴茶種,有茶中黃金之稱。目前,在國際市場上每千克售價800美元,居于世界珍稀茶種之最。白茶毫色銀白,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具有解毒、祛火、退燒、消炎等保健功效。
白茶作為我國的一種特色茶,具有較深的文化底蘊和較好的保健功效,極具開發價值,而有機白茶更是受到市場歡迎。
天然有機白茶的種植,包括茶園地的整理、扦插育苗、移栽、日常管理等。為適應新的農業發展趨勢,使白茶的種植更加的規范化,提升白茶的品質和產量,必需在種植生長過程中采用無公害化的管理措施,進一步保證了白茶品質的穩定。
現根據生產經驗,將有機白茶高產栽培技術總結介紹如下:
環境條件要求
生產基地符合《有機茶產地環境條件》(NY5199—2002)和歐共體有機農業條例2092/91要求,應水土保持良好,生物多樣性指數高,遠離污染源和具有較強的可持續生產能力。距離工廠、礦山、磚瓦廠、工業廢料地、生活垃圾場等在5000m以上。
有機茶園與交通干線的距離應在1000 m以上。有機茶園與常規農業生產區域之間應有明顯的邊界和隔離帶,以保證有機茶園不受污染。隔離帶以山和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為宜,也可以是人工營造的樹林和農作物(其農作物應按有機農業生產方式栽培)。
選好園地
建設有機白茶園,應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緩坡地段。全土層要求80~100cm,松土層要求50cm左右。地下水位低,通氣保肥性良好的土地。pH呈酸性的黃壤、沙性黃壤和紅黃壤土為好。
深翻整地,重施底肥
全面深墾,最好機挖,深度要求在50cm以上,必須全面清除樹蔸、竹根、石塊;精心條墾,人工、機挖均可。底肥以農家肥為主,一般畝施農家肥1500~2000 kg,配施磷礦粉100kg。有條件的可畝施餅肥200~250kg作為底肥,配施磷礦粉100kg。
合理密植,選用無性系良種
春季定植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秋季定植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單行種植:行距130cm,株距30cm,每穴栽茶苗2~3株,每畝苗數3000~3 300株;雙條播: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每穴栽茶苗2株,每畝基本苗數4000~5 000株。根據種植規格,按規定的行株距開好移植溝或定植穴,現開、現栽。栽植時覆土至根頸處,壓緊,隨即澆足定根水。茶苗質量要求達到二級以上,高度20cm以上。早春栽植比秋季好。
在有機茶生產的栽培管理過程中,施肥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易造成茶樹營養不良和某些缺素癥。如發現茶樹營養不良或出現營養缺素癥時,應采用根外肥補救。但只能選用全有機或全天然并且已經得到有機認證機構認證的葉面肥。施用時間,晴天在下午15時后,陰天不限,噴施后2天內若下雨,需重新噴施。
在有機白茶的管理中要注意:
生產控制
對有機茶生產基地根據地塊劃分為不同的生產區,并對不同的生產區進行基地內統一編號。
農事記錄
茶園內進行的土、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等農事活動,都要對實施的時間、地塊、內容等農事進行詳細記錄。
運輸控制
運輸使用有機專用的運輸工具,必須安全衛生,符合有機產品質量要求。
綜上,要獲得有機認證證書,使白茶種植的綜合畝產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還要重視植株萌芽生命力,選擇易生根,成活效率高的,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能,減少苗木病蟲害的發生,同時可以提供苗木正常生長所需的養分,降低種植成本。另外,經過2-3年的撫育,白茶采摘應該在茶葉生長旺盛期,而不是春季初期。
(來源:有機認證網)